很多時候,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,常常會看到治理 (Governance) 與管理 (Management) 這兩個詞,譬如說「企業治理」與「企業管理」、「時間治理」與「時間管理」等等。這兩個詞用在同一件事物上,到底有甚麼不同,各自代表哪些面向的階層結構或是側重的工作?我們必須要能夠分清楚,很多時候才能看懂文本或聽懂討論的內容。這篇用來記錄自己對這兩個詞的理解,分享給各位親朋好友參考。
註:自己用 「Governance」 = 「Meta Management」 來理解,也就是說 「治理」 = 「元管理」 = 「管理的管理」 。
異同之處
治理 (Governance) 和管理 (Management) 是組織和政策運作中兩個重要但不同的概念,它們在功能和重點上有所區別。
1. 定義:
- 治理 (Governance) :指的是制定政策和確定組織方向的過程,通常涉及更高層級的決策,重點在於規範、監督和控制機構的運作。治理通常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,包括政府、企業和公民的參與。
- 管理 (Management) :指的是在既定的政策和框架下,將資源 (如人力、財務和物資) 有效配置和操作的過程。管理的重點在於執行和實施日常運作,以達成組織的具體目標。
2. 目標:
- 治理的目標:確保透明度、問責制及公平性,以促進組織的長期可持續發展。
- 管理的目標:提高效率和效益,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。
3. 時間範疇:
- 治理通常是長期的,旨在設置框架和方向;
- 管理則更偏向短期和日常操作。
4. 職能:
- 治理:涉及政策制定者和決策機構,注重戰略性、政策性和制度性。
- 管理:涉及經理和日常運營的負責人,注重實務性和操作性。
總結:
治理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,良好的治理為管理奠定政策基礎,而有效的管理則能將治理的決策付諸實行。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對於組織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。
例子:城市公共交通系統
以下以一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為例,具體說明治理 (Governance) 和管理 (Management) 之間的異同之處:
1. 治理 (Governance) :
- 政策制定:
市政府制定公共交通政策,比如擴大公共交通服務範圍,以提高城市的可達性和便利性。 - 利益相關者參與:
市民、交通專家和企業參與公共聽證會,提供對交通計畫的意見,這樣可以確保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得到考慮。 - 監督與評估:
市議會定期監督公共交通系統的運作情況,評估政策的有效性,確保資金使用透明和問責制。
2. 管理 (Management) :
- 日常運營:
公共交通公司負責制定每日的巴士和地鐵時間表,根據乘客需求調整運行頻率,確保交通服務的效率。 - 資源分配:
經理負責分配人力和財務資源,例如雇用和培訓駕駛員,調配車輛和維護設備,保證系統可靠運行。 - 問題處理:
當發生服務中斷或設備故障時,管理團隊迅速制定應急計畫,解決問題並向乘客通報情況。
總結:
- 治理的角色:
市政府和市議會在公共交通系統中的作用是制定政策、確保合規以及關注長期戰略發展。 - 管理的角色:
公共交通公司的經理和運營團隊則專注於執行這些政策,通過有效的資源管理及日常運營來實現市政府設定的公共交通目標。
這個例子顯示了治理與管理在功能、目標以及參與者方面的明顯差異,也強調了兩者在實現公共利益目標中的相互依賴性。
例子:大型零售公司
下面用一個私部門的例子——一家大型零售公司的運作,來具體說明治理 (Governance) 和管理 (Management) 之間的異同。
1. 治理 (Governance) :
- 董事會:
公司的董事會負責制定公司的戰略方向和長期目標,例如決定是否拓展到新的市場地區或推出新產品線。 - 政策和規範:
董事會制定公司政策,例如企業社會責任 (CSR) 政策和道德指導方針,確保公司運作符合法律法規和社會期望。 - 風險管理:
董事會負責監督公司的風險管理策略,例如如何應對市場變化和管理供應鏈風險,確保公司的穩定性。
2. 管理 (Management) :
- 日常運營:
管理團隊負責執行董事會制定的策略和政策。他們會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,例如促進新產品的市場推廣或改善客戶服務。 - 資源分配:
經理會根據需求進行資源分配,如分配預算以購買新設備,或安排員工的工作時間表,確保商店運行順利。 - 績效評估:
管理團隊定期評估員工的績效,並根據這些評估來調整培訓計畫或獎勵機制,以提高經營效率和員工滿意度。
總結:
- 治理的角色:
公司的治理層 (如董事會) 專注於長期的戰略規劃、政策制定和風險管理,確保公司在法律和倫理範圍內運作,並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需求。 - 管理的角色:
管理層專注於日常操作、執行董事會的決策,並處理具體的業務流程和資源分配,以實現短期目标和提高業務效率。
這個私部門的例子突顯了治理與管理之間的區別和相互關係。
例子:個人的生活管理
以下是以個人層面來說明治理 (Governance) 和管理 (Management) 之間的異同:
1. 治理 (Governance):
- 生活目標設定:
個人建立長期人生目標,例如職業生涯規劃、學業進修或健康改善。例如,一個人可能希望在五年內獲得碩士學位或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。 - 價值觀和原則:
個人訂定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,例如誠信、家庭優先或環保意識,以指導決策和行為。 - 自我反思和評估:
定期回顧和評估自己是否在朝著設定的目標前進,並考慮未來的調整,以確保生活方向符合自己的期望。
2. 管理(Management):
- 時間管理:
個人制定每日和每週的時間表,安排學習、工作和休閒活動的時間,以確保能做到業務重心。 - 資源分配:
個人管理自己的財務,如制定預算、儲蓄計劃和支出控制,以確保財務狀況良好。 - 日常任務執行:
確保完成日常任務,例如上班、上課、健身和家庭責任,通過良好的習慣和計劃來達成。
總結:
- 治理的角色:
個人層面的治理涵蓋了對人生方向和價值觀的思考,注重長期規劃與個人成長。 - 管理的角色:
管理則涉及日常生活的運營,包括時間安排、財務管理和任務執行,確保生活的高效運行。
這個例子展示了治理與管理在個人生活中的應用和相互作用。